欢迎登录南京生物工程学会
在线留言
加入学会
 
 
 
网站消息:
珍珠泉边水清澈,星药汇智智如星 [2024-4-24]
站内检索:
 
预警平台

行业动态
预警分析
案件应对
预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预警平台—预警分析
我国乳制品行业贸易摩擦形势分析

点击数:723  时间:2016-08-02

2015年,我国乳制品行业运行困难:由于国内消费拉动乏力,进口产品大幅增长,乳制品生产维持较低水平的增速,企业营收及利润均大幅下降,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现象;虽然在个别地方仍有奶源过剩的情况,但原料奶价格仍保持高位,乳品企业和奶牛饲养业均承受了较大压力,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仍然信心不足。然而,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依然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

(一)我国乳制品行业运行情况

1. 产量小幅增长,库存出现下降。200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产量增长幅度在15%~20%之间,2009~2011年为12.7%,2012年为8.1%,2013年为5.2%,2014年为-1.70%。2015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782.53万吨。其中,河北乳制品产量为346万吨,占全国乳制品产量的12.4%,成为全国乳制品产量最高的地区。其次是内蒙古,346万吨;山东排名第三,293.55万吨。排名前三位省份乳制品的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32%。

2. 利润水平维持较低增长。我国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638家,主营业务收入3328.52亿元,同比增长1.66%;利润总额241.65亿元,同比增长7.68%;销售利润率为7.26%;亏损总额18.76亿元,同比下降23.06%。行业亏损额与利润总额的比为1:12.9。2015年销售收入下降的省区有11个,而上半年仅有5个。销售收入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内蒙古589.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国销售总收入的19.6%;黑龙江327.1亿元,同比增长1.50%,占比10.8%;山东278.1亿元,同比增长1.31%,占比9.2%;河北262.4亿元,同比增长10.31%,占比8.7%。上述4个省份的销售收入占到全国总销售收入的48.3%。

3. 进口总量出现回落,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牧草进口高速增长。2015年,全国累计进口乳制品161.1万吨,同比下降11.1%。其中,进口液态奶47.0万吨,同比增长42.8%;进口干乳制品114.07万吨,同比下跌23.1%。在2013年“奶荒”、2014年国际市场低价等多重因素刺激下,我国乳制品进口大幅增长,乳品加工企业积压严重。因此,2015年以来乳制品进口在国际乳制品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进口数量出现较大回落。一方面是不少乳企仍在消化此前大量囤积的进口货源,在市场清淡背景下,“消化库存”是2015年的主旋律,乳企吸取教训不愿再大量入货,尤其是在收购价处在下跌通道的情况下;此外,2014年全国大面积出现了杀牛倒奶潮,不少乳企平衡国内国际采购比例,扶持本土上游乳业。在进口大幅增长的同时,乳制品出口缓慢增长。2015年,我国共出口乳制品3.33万吨。其中,出口液态奶2.51万吨;出口干乳制品0.82吨。

4. 乳制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国家监督抽检结果,2015年共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1540批次,不合格样品60批次,其中标签标识不合格44批次,质量指标不合格16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6.1%,除去标签不合格样品,合格率为99.0%。16个质量不合格样品中,宏量营养素不合格样品5个,占31%。其中蛋白质1个,反式脂肪酸2个,亚油酸2个;污染物硝酸盐不合格2个;微生物菌落总数不合格的1个;微量成分不合格8个,占60%,其中硒5个,维生素C 2个,叶酸1个。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分析:责任事故,如硝酸盐超标;原料及工艺控制,如反式脂肪酸、亚油酸、微量成分。特别是微量成分不合格多发生在同一品牌的不同批次,如硒元素,而且多发生在陕西产品。因标签标识不合格的产品占到了70%以上;对其他乳制品的监督抽检共计1593个批次,不合格样品1个(菌落总数不合格),合格率99.9%。

5. 中国乳企调整产品结构,向高端进发。AC尼尔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高端产品的销量增长为乳企的逆势增长奠定基础。2015年上半年,伊利股份旗下“金典”销售额同比增长20%,常温酸奶“安慕希”销售增长高达9.8倍,而畅轻、每益添的销售额增长幅度分别为60%和1%。伊利方面表示,高端产品的销量增长推动公司产品毛利率同比增长2.15个百分点,其中液体乳产品同比增长1.62个百分点,奶粉产品同比增长6.18个百分点。同时,近几年,酸奶产品的消费需求一直在增长,平均增幅可达20%~30%。而常温白奶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下降趋势。据其掌握的数字,在一二线城市,酸奶的市场增速达10%~20%,而在三四线城市,则高达30%~40%。蒙牛、伊利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归因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加大了酸奶、功能性饮料的投入。

6. 2015年“全球乳业20强”伊利位列第10位,蒙牛位列第11位。2015年7月29日,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公布2015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榜单显示,雀巢排名第一保持不变,销售额达278亿美元,同比减少5亿美元,下降1.7%;达能下滑一位,排名第三,销售额195亿美元,同比减少7亿美元,下降3.4%;法国拉克塔利斯上升一位,排名第二,销售额195亿美元,同比减少1亿美元。恒天然保持第四不变,销售额185亿美元,同比增加32亿美元,增长21%;美国奶农上升一位排名第五,销售额179亿美元,同比增加31亿美元,增长21%。中国乳制品企业中,伊利位列第十,位置保持不变,销售额86亿美元,同比增加10亿美元,增长13%;蒙牛则连续上升3位跃居第十一,销售额81亿美元,同比增加11亿美元,增长15.7%。蒙牛此次超越的3名对手分别是德国诺德胡马纳、日本明治乳业、联合利华,2015年的销售额分别为71亿美元、56亿美元、77美元。

(二)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1.奶源供需存在矛盾

2014年底,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却不断下降,全国各地频现倒奶、杀牛事件,奶农关门倒闭数量增多。从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年底的“过剩”,中国乳制品上游养殖产业受到较大冲击。本次奶农杀牛倒奶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一方面,国际和国内上游原奶供应量持续增长,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纷纷建立自有奶源;另一方面是国内消费相对疲软,企业消化库存能力下降。

2014年以来,进口奶价格大幅下滑使得进口量骤升,替代了国内部分奶源。国外进口奶源对国内奶牛养殖造成很大冲击,国外进口奶源形式上主要是大包装奶粉,价格非常低,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往往选择使用进口奶源生产乳制品,从而减少了国内生鲜乳的收购量,导致当前有些地方出现乳企限收、拒收现象。同时,继2013年奶荒之后,国内养牛跟风势头强劲,奶源供不应求的情况逐步扭转为供大于求,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控制奶制品质量,开始自建养殖农场,切断了很大一部分奶农的销路。

同时,由于国内养殖企业整体市场还未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奶荒”与“奶剩”之间的“过山车式”的变化经常上演,使养殖企业时时面临难控的风险。2014年底~2015年初,由于奶源供应量的突发猛涨,众多企业被卷入“倒奶风波”,损失惨重。奶价波动是当前中国奶业处于转型期遭遇的“阵痛”,部分养殖户因奶价大幅变动而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中小型牧场而言,奶价与供需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影响会更加直接,而对具备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稳定客源的企业而言,风险的可控性也高。在国家鼓励乳制品下游企业必须具备奶源基地的大政策环境下,单一养殖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出路要么是被大型乳制品制造企业所吞并成为奶源基地,要么向下游发展,向全产业链布点。

今后一段时期内,进口乳制品的冲击仍然难以遏制,国产乳制品消费难以提振,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难以回调,生鲜乳收购价格不容乐观,奶牛养殖面临阶段性低谷。

2. 国内乳制品行业产能过剩

乳制品专家表示,奶粉行业现在上马的项目将在2年内增加预计46万吨的混合、封装产能,但是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约为60万吨/年~70万吨/年。据乳业专家宋亮预计,国内奶粉产能加上中资在海外投资新生产能总计超过150万吨。市场放缓,但进入市场的品牌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市场有2000多个奶粉品牌,2014年,部分国内企业一次退出30多个子品牌。更低的乳制品价格使竞争环境恶化。至今,国产品牌奶粉降价幅度较大,最高降幅超过50%,进口品牌全线降价,惠氏、雅培、达能、美赞臣均加入促销降价行列,主打品牌降价超30%。

国内乳业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为了消化库存而降价促销导致营业收入下滑。近日,合生元、圣元、美赞臣、雅培等陆续发布年报、半年报、季报,多家婴儿奶粉企业均出现净利、营收双双下跌的情况。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部分乳制品企业分析主要受海淘、网络渠道冲击影响销售分流,同时国内婴儿奶粉市场的价格战,也削弱了企业的利润。

3. 奶牛养殖成本高,水平低折射出深层问题

在畜牧业中,奶牛养殖是成本投入最高的一个养殖业,中国养殖成本可谓全球最高。其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控制饲料成本是提升我国奶牛养殖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外,土地成本、运作资金成本也很高。据悉,美国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利率相比国内要低很多。以目前的管理条件来讲,中国的养殖成本比国外高不是由养牛人决定的,还受很多客观成本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因素制约下,我国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较高的奶牛养殖场和养殖数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地域:一是大型城市城郊奶牛养殖区。北京、上海、天津的城郊奶牛养殖业就是城市城郊养殖区的代表;二是中原农区奶牛养殖区。此养殖区以河北、山东、安徽、山西、江苏、陕西等省份为代表。我国奶牛养殖自然资源最为优越的东北、西北、内蒙古则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奶牛养殖数量增长缓慢,总体的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较低。大型城市城郊、中原农区虽然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但缺少相应的奶牛养殖资源,土地成本高、人力成本高,饲草、饲料生产成本高,环保压力大,饲草难以自给。其结果是,北京等城市的城郊奶牛场必须面对向远郊或外省搬迁的现实问题。另外,城郊和中原农区奶牛养殖区牛奶生产成本高、成本增长快,也成了限制奶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

近些年,国内原奶价格高涨,且高于国际价格,表面上是饲料、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但根本原因主要为:一是向规模化转型引起的产业链“系统性”成本高,主要表现配套的优质饲料供应、全网覆盖的防疫、自繁配种体系等没有形成很好的规模,布局结构不合理,在发展速度上滞后于规模养殖,规模化牧场管理水平低,相关人才缺乏;二是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滞后,养殖的抗风险能力差,经营主体仍独自承担养殖及市场风险。2008年后,国内散户养殖淘汰加快,2013年更是大批退出市场。地方政府为加快规模化发展,集中建立一批养殖小区,组织大批散户进入小区,由于经营主体仍较分散,产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仅仅是集中饲养,因此,养殖方式为松散型规模化。目前,国内散户养殖比重不超过10%,大多数杀牛倒奶的是规模在几百头到千头左右的中小规模养殖主体,这些经营主体占目前中国奶牛养殖的70%。

虽然我国受土地承载及水、牧草等资源瓶颈限制,奶牛养殖成本不可能像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那么低,但配套设施完善起来,建立起以适度规模化、集约化为主的中国奶牛养殖,原奶价格未来在国际上必然具备比较竞争优势。

4. 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缺失,跟风国外技术

1997年至今,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不论其经营模式、技术水平和奶牛单产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我国奶牛养殖业与制造业走了十分相似的路。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奶牛兽医学就创新形成了20项重大科技进步成果,我国仅是复制放大国外的奶牛养殖模式,引进国外产品,照抄、照搬国外技术经验。我国的奶制品生产不能只停留在保安全的初级阶段,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应该在优质、创新上做文章,这样才有助于行业做大做强。

5. 国外乳制品冲击我国市场,但作用有限

欧盟牛奶配额的取消以及我国与多个国家(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为国际乳制品企业弥补国内乳制品需求的缺口提供了可能。根据国际奶农联盟的预测,未来5年国际奶价将进入下行通道,相对于此,由于人力、物力以及饲料成本高企,国内奶价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未来极具竞争力的国际乳制品将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形成冲击。除了价格优势外,国外乳源的安全性也吸引了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纷纷布局海外,这也侵蚀了国内鲜乳供应企业的大部分出路。

新西兰、智利等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看似小国,实际在某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甚至要超过澳大利亚等大国。例如,新西兰没有采用玉米+豆粕的精饲料解决方案,而通过散养和自己种植牧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大包装奶粉的“爆款”和较强的价格竞争力,牢牢占据着我国乳制品51%的进口市场份额(2014年)。近两年,国内奶牛养殖水平及原奶品质均有明显提高。目前,国内散户养殖比重不超过10%,大多数是规模在几百头到千头左右的中小规模养殖主体。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奶牛平均单产已经达到6吨/年,菌落数及体细胞也较以往有明显下降。据中国奶业协会数据统计,2014年,国内奶牛养殖平均体细胞为387.15千个/毫升,比2009年下降35.9%,平均乳脂肪率及平均蛋白率比2009年分别上升2.2%和1%。尽管国内养殖农户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新西兰乳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如无政策引导,国内乳品加工企业今后将越来越多地选择价格低廉、运输方便的大包装奶粉作为原料,将国内养殖户拒之门外。

始于1984年的欧盟奶制品配额制度于2015年3月31日结束。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对欧盟奶制品的旺盛需求,是欧盟决定如期取消奶业配额的主要原因。这一举措将令欧盟奶业从业者获得更多机遇,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调整产量。欧盟预计,在取消奶业配额制度的第一年,欧盟奶业年产量仅小幅增长约1%,而奶粉产品将持续成为增长亮点。

(三)我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情况分析

1.美国FDA对我国输美乳制品实施扣留12起

2015年,我国乳制品共遭遇美国FDA产品扣留12起,2014年美国FDA未对我国乳制品进行扣留。其中,牛奶和牛奶制品共10起,生产厂家为广东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扣留原因为疑含三聚氰胺或三聚氰胺类似物;含有毒有害物质;不适于食用;标识不合格。另外2起分别为乳清制品和牛奶,所涉及企业包括湖南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和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2. 中国对原产于新西兰的部分乳制品进行特殊保障

海关总署在2016年第2号公告中发布,中国对原产于新西兰的12个税号进口农产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截至2016年1月12日,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管理的乳酪(税则号列:04061000、04063000、04069000)进口申报数量已达到5355吨,超过2016年5319吨的特殊保障措施触发标准。海关总署在2016年第4号公告中公布,中国对原产于新西兰的12个税号农产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至2016年1月19日,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管理的固状和浓缩非固状乳及奶油(税则号列:04021000、04022100、04022900和04029100)进口申报数量达到143717吨,超过2016年特殊保障措施触发标准。

3. 澳大利亚因国家利益否决中国乳制品企业收购“超级牧场”

2015年11月19日,澳大利亚联邦财政部长宣布,否决中国企业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养牛场的计划,理由是该交易违背国家利益。拍卖者是家族企业基德曼公司,该公司控制着澳大利亚内陆10万平方公里的牧场,相当于英格兰国土面积的3/4,还拥有约18.5万头牛。参与竞标的中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包括中国投资公司汇智、东凌粮油、上海鹏欣以及一个由上海中房置业牵头的财团。

此次澳方拒绝的主要原因是基德曼公司旗下的安娜溪养牛场的一半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南部乌美拉沙漠实验场武器试验范围之内。乌美拉沙漠实验场是澳大利亚国防一个独特且敏感的问题。鉴于基德曼公司整个地产组合的规模和重要性,以及与进入乌美拉沙漠实验场有关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听取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的建议后,澳方认为外国人以当前的形式收购基德曼公司是违背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

4. WTO就美国COOL法案裁定加拿大和墨西哥可对其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2015年12月7日,世贸组织(WTO)裁定美国因原产国标签法案(COOL)多次违反贸易规则,裁定加拿大和墨西哥在2016年可以对美国的农产品征以总计10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美国奶制品生产者联盟(NMPF)警告国会,如再不废除该法案,美国乳业生产以及出口贸易将受到严重损害。这已经是7年来的第五次WTO由于美国强制性对其进口的农产品施加原产国标签法案而裁定美国这种(带有歧视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进口原则违反了WTO规则。

2005年,COOL法案开始在水产品上实施,到2009年几乎涉及食品领域的每一项产品。COOL法案要求所有的农产品必须标明其原产地以及加工地点。以乳制品为例,所有乳制品必须标注奶源奶牛的出生地、饲养地以及加工地。如果是肉类,还需标注该牲畜的屠宰地点。该法案设立的初衷是提高食品安全性,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但这也会对农产品的供应商造成很多市场障碍。美国作为墨西哥乳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其乳制品很快会在墨西哥被课以重税,这对本来就不景气的美国奶业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

 

 
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心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
 
南京生物工程学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地址:南京市高新区星火北路20号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心 邮编:210061 电话:025-58050046
传真:025-58641116 电子邮件:bpv@njnhz.gov.cn
技术支持:驰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