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南京生物工程学会
在线留言
加入学会
 
 
 
网站消息:
珍珠泉边水清澈,星药汇智智如星 [2024-4-24]
站内检索:
 
预警平台

行业动态
预警分析
案件应对
预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预警平台—预警分析
我国他汀类原料药出口破500吨:发展面临挑战

点击数:719  时间:2016-08-21

 2014年中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分析

  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5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9%,成为拉动我国医药外贸增长的领头羊。

  西药外贸整体回暖

  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额为313.70亿美元,同比增长9.28%,高于医药出口增速1.9个百分点;进口额为26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3%,高于医药进口增速5.1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相对2013年均有明显回升。全年实现贸易顺差51.33亿美元,较之2013年进一步收窄17.85%。此外,西药类产品的三大细分类别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的外贸增长率亦均超过我国医药外贸总体增速,显示出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普遍有所回暖。

  尽管近几年我国医药产业不断加速转型升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但从海关统计数据上看,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的出口结构尚未发生明显改观,原料药依旧是出口主力军,出口额占比高达82.43%,而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占比仅分别为9.37%和8.21%。进口方面,西药制剂为主要进口类别,进口额占比48.7%,主要是跨国药企的专利原研药。此外,原料药和生化药的进口额占比分别为32.55%和18.74%。

  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五大洲出口均实现数量和金额的双重增长,呈现全线飘红的走势。其中,对亚洲的出口份额高达45%,并且在出口量价双升,尤其是出口均价显著上涨(8.78%)的作用下,出口额增长率达13.02%;欧洲和北美洲作为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的另两大主流市场,出口份额占比41%,对该两大市场的出口数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市场需求仍较旺;但出口均价同比分别下降4.01%和6.81%,说明市场竞争压力依旧较大。

  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共出口到19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前十大贸易伙伴出口了近6成的西药类产品,且出口额全部实现正增长。

  印度自2013年首次成为我国西药出口第一大贸易伙伴以来,2014年再次高居榜首,并且持续大幅输入我国西药类产品,其进口额同比增长15.92%。但应该看到,我国对印度出口的西药类产品中95%都是原料药,西药制剂仅占比2%。尽管一方面印度进口我国原料药对拉动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因印度本身也是制药强国,且在高端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更强优势,再加之印度对本国制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予以强有力的扶持,其制药企业从我国大量进口上游原料药产品,经加工生产成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而把持住国际市场份额。这对我国企业出口西药类产品向下游产品链延伸和开拓高端市场形成强大竞争。

  原料药出口恢复性增长

  原料药一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医药出口品种,我国原料药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中占有绝对份额。但作为遏制产业和出口的瓶颈,我国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发展。加之受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不景气冲击,2012~2013年,我国大宗原料药出口价格低迷,原料药品出口增长乏力,陷入低谷。

  经历了两年的低迷行情后,201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终现曙光--止跌企稳,全年出口量为700.71万吨,同比增长6.38%;出口均价在长时间下跌之后首现止跌反弹迹象,同比上涨3%。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解热镇痛、激素类等多种传统大宗原料药产品出口增长,拉动原料药整体出口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

  导致201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恢复性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在国家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下,企业阶段性停产、限产、搬迁改造、设施投入和管理等,导致部分大宗原料药产品停减产,产能过剩压力有所缓解,加之环保治理、搬迁重建等投入加大生产成本,拉动产品价格上涨。此外,我国"限抗"政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逐步消除,缓解了抗生素"内战外打"的局面,也使得抗生素类原料药价格恢复性增长。在价格回升的动力驱动下,国外客户的采购意愿亦有所增强,采购量随之加大。

  进口方面,2014年,我国原料药类产品进口额为8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进口量为206.95万吨,同比增长15.96%;进口均价略微有所下跌,同比降低4.01%。从进口企业来看,我国原料药进口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辉瑞、通用电气、罗氏、阿斯利康、德固赛、西安杨森、施贵宝、施维雅等跨国药企在华公司,这些外资企业进口的原料药均价非常高,主要是为其生产品牌原研药品配套的高端原料药。

  他汀类原料药出口突破500吨 未来竞争更激烈

  原料药产能快速增长

  截至2014年,国内拥有他汀类原料药有效生产批文的企业共计46家,累计持有生产批文62个。此外,国内具备他汀类原料药一定产能的精细化工厂也为数不少。随着国内他汀类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工业规模化的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他汀类原料药产能、产量的扩大。2013年,我国规模化生产的他汀类原料药总产量超过1000吨,出口量达500多吨,成为我国特色原料药出口产品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2012年,我国他汀类原料药的出口达到近年来的峰值9165万美元,此后有所回落,近两年稳定在8000万美元左右。2014年,我国出口他汀类原料药506吨,货值8224万美元。从量价上看,在出口数量减少80吨的情况下,出口均价却上涨了18%,保证了出口额相比2013年仍有略微增加。

  具体来看,我国出口的他汀类原料药以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为主,两品合计占据我国他汀类原料药出口总额的85%以上,出口数量上则占到了95%。其余出口的他汀类小品种包括阿托伐他汀钙、普伐他汀钠、美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等。

  从出口市场看,印度是我国他汀类原料药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其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57%,Biocon和Dr.Reddy等印度公司一方面利用从我国进口的原料药在其符合欧美标准的生产线上加工成制剂,销往欧洲和美国市场;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其将从中国低价进口的他汀类原料药通过其拥有美国DMF和欧盟COS证书的工厂转销欧美市场;德国、西班牙、巴西、波兰分列2~5位,合计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16%;其余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了剩余27%的出口额。

  2014年,我国出口他汀类原料药的前5强企业分别是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浙江医保、浙江海正药业、重庆大新药业和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华泰进出口公司,合计占据我国他汀类出口总额的64%。

  未来竞争更激烈

  自上市以来,他汀类药物就被公认是迄今研究最深入、机理最明确、功效最肯定的药物,已被欧美各国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中风、高血脂、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

  目前,随着新兴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从前只有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群中流行的高脂血症亦已成为新兴国家居民的高发病和常见病种,全球降血脂药市场规模将因此进一步扩展。

  我国企业既面对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他汀类原料药产能,也掌握着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并在匹伐他汀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不受专利限制;但另一方面,我国他汀类原料药产品获得国际认证的比例不高,质量粗放、利润低下、产能过剩、价格拼杀的故事可能重演。加之近年来,国内的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新环保政策重压下企业搬迁或改造、国际汇率波动频繁、境外竞争对手技术更新等因素,我国他汀类原料药的出口前景难言乐观。

  结束语:目前有7家国外公司在我国注册了9个他汀类原料药的生产批文,势必要参与国内他汀药市场的竞争,这对于我国他汀类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企业都将带来新的挑战。

 
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心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
 
南京生物工程学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地址:南京市高新区星火北路20号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心 邮编:210061 电话:025-58050046
传真:025-58641116 电子邮件:bpv@njnhz.gov.cn
技术支持:驰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