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南京生物工程学会
在线留言
加入学会
 
 
 
网站消息:
珍珠泉边水清澈,星药汇智智如星 [2024-4-24]
站内检索:
 
预警平台

行业动态
预警分析
案件应对
预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预警平台—案件应对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剑指中企 对华医疗设备发起调查

点击数:612  时间:2016-11-18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各国均在为提振本国经济绞尽脑汁。但在各种应对措施中,不时掺杂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贸易保护主义。而中国在日益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的过程中,则成为遭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呈升温之态势,而“337调查”便是其经常采用的手段中之一。

  中国企业对“337调查”并不陌生。2011年年底,华为、中兴已频频遭遇美国的“337调查”,涉及3G功能的手机、无线网络设备和手提电脑等产品;最近日本东洋轮胎要求美国贸易商拒绝进口侵犯其专利权的六家中国轮胎企业的产品,援引的同样是“337条款”。

  不久前,美国对华医疗设备发起“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对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和嘉业”)及其美国销售子公司发起“337调查”,主要针对该公司用于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医疗设备产品。今年,该组织发起的涉及中国产品的“337调查”达到15起。该声明称,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瑞思迈公司今年719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美国进口及在美市场销售的睡眠呼吸障碍治疗设备产品侵犯了该公司专利。

  有消息称,怡和嘉业是一家主要生产治疗睡眠障碍的呼吸机类产品的民营企业,实际上,是其美国的竞争对手——瑞思迈(ResMed,一家澳大利亚企业,在美国上市)在背后操纵,目的是打压怡和嘉业,迫使其退出美国市场。瑞思迈同时还在美启动了多项专利无效诉讼。瑞思迈是呼吸机领域的行业老大,但是经常利用这种手段排挤竞争者,此前瑞思迈已对一家台湾企业采取了同样的手段。

  怡和嘉业公司方面对国际在线记者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瑞思迈看到怡和嘉业在美销售额成倍的增长,虽然它仍占有着60%-70%的市场份额,但还是迫不急待地希望通过发起337案这一手段,对怡和嘉业进行封杀和打压。

  据了解,目前,怡和嘉业聘请了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应对。怡和嘉业称其与选聘律所一同对瑞思迈和怡和嘉业涉诉产品和专利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已通过分析和对比得出了结论,认为瑞思迈的起诉是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的,只不过是用来恐吓和打压对手的一种手段而已;同时,怡和嘉业称将根据相关法律,对瑞思迈滥用司法程序和其垄断地位而给怡和嘉业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反诉并追究其责任。据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也支持怡和嘉业在海外积极维权。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已积累相当多的经验,如在应对欧盟光伏反倾销过程中,就合理利用了欧盟内部分歧,并采取对欧盟的报复威胁来促使其主动寻求妥协。而此前,欧盟对华不锈钢管对焊件反倾销调查案件中,中方也巧妙利用起诉方漏洞使欧盟委员会撤诉,代理此案件的便是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国际贸易救济律师张玉磊。张玉磊律师在谈及美对华医疗设备发起“337调查”的案件时分析称,这类调查主要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其本质是贸易保护手段之一,面对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美国政府频频使用这一不公正手段对中国产品发起进行打压,很大程度上限制或削弱了中国产品对美出口的优势。

  张玉磊律师建议,对于已经被立案调查或者存在被调查风险的中国出口企业,应面对调查积极应诉。企业应组织起强有力的应诉团队,细致全面整理提供相关数据材料和文件并按时提交,组织必要的听证会和抗辩材料,争取最好的诉讼结果;联合美国国内进口商共同应对本次调查,增加抗辩力量和胜诉可能性;对于可能被发起“337调查”的高风险产品,做好美国市场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调研和预警工作则非常必要;同时国内企业应大力加强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法律层面控制被调查风险。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网记者,就调查程序而言,“337调查”的文案和审理的节奏和速度紧凑、快速,通常在16个月内结案,相比之下,美国一般的民事诉讼案通常要延续2-4年,甚至更长。而且法律文件的送达通过传真即视为完成。正因为“337调查”程序紧凑快速而且耗费昂贵,最重要的是,一旦败诉,涉案企业将失去美国市场。因此,很多美国公司都将“337调查”作为打压刚刚进入到美国市场的中国产品的一把利剑。

  而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桑切斯对本网记者表示,我们相信贸易之间确实存在壁垒,希望通过努力可以促进正常的货物流动。“我从中国少数企业主那儿了解的信息是他们在美国创业之初会碰到一些困难,但我认为在美国创业很容易,所需要的审批手续可以很快获得,除少数设计国家安全的技术项目外。”他建议,在美国市场发展的中国企业要选择好的咨询机构,包括咨询师、法律咨询人员,要很好地理解美国的文化和市场情况,这一步很重要。
 
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心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
 
南京生物工程学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地址:南京市高新区星火北路20号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心 邮编:210061 电话:025-58050046
传真:025-58641116 电子邮件:bpv@njnhz.gov.cn
技术支持:驰创科技